中心概况

中心概况

一、研究中心简介:

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其它行星或小行星的岩石样品,是太阳系早期演化的重要残留物质和见证者,是探索和研究太阳系及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对象,是天体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已成为我国重要发展和扶持的学科领域。在桂林理工大学及地球科学学院党委行政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缪秉魁教授于2016年成立了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缪秉魁教授回校十多年艰难而持续地开展陨石和行星物质研究,先后开展从南极陨石分类、难熔包体、橄辉无球粒陨石、碳质球粒陨石、火星陨石等到月球陨石、月球表面物质等多方面的研究,获得了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支持,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取得的代表性成绩有:(1)在国内首次发现了南极月球陨石、火星陨石;(2)在橄辉无球粒陨石中发现了金刚石,为橄辉无球粒陨石的撞击成因找到了直接证据;(3)为我国发现了第一个南极陨石富集区;(4)开展了月球陨石中后成合晶的普查工作,发现了行星表面后成合晶的重要成因作用—冲击变质。同时,缪秉魁教授先后三次前往南极寻找陨石,为我国发现12000多块陨石样品,为我国成为陨石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2014年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张高丽副总理的接见。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和关心下,本研究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快地提高研究层次,扩大研究成果,研究中心现有人员十余人,其中固定专职人员6人。本研究中心致力于对陨石及行星物质样品的研究,同时与国内行星探测计划并轨,围绕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和任务,探索太阳星云的演化,行星的成分、构造、起源与演化等科学问题。通过预期建设,使之逐步成为我校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点以及我国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研究领域首批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二、中心研究方向:

陨石分类:本中心主持科技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南极陨石库的建设工作,对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开展系统分类命名研究工作。

特殊类型陨石研究:本中心开展特殊类型陨石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火星陨石、橄辉无球粒陨石、碳质球粒陨石、灶神星陨石等,探索不同类型陨石的成因、太阳星云和行星的演化信息。

行星物质成分研究:本中心将陨石学研究范围扩展到深空探测研究领域,围绕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和任务,对行星物质样品(如月球采样返回样品)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行星的成分、构造、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的信息。

南极陨石考察:开展南极不同区域的陨石回收考察,扩大我国南极陨石样品量,同时研究南极陨石富集规律与南极冰盖的运动规律和历史。

三、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拥有Axio Scope.A1型透反射偏光显微镜,真空柜,体式显微镜,STX-1202A型金刚石线切割机,STX-603型金刚石线切割机,STX-202A型金刚石线切割机,低速切割机,微钻取样仪, MP-2B手动研磨抛光机等仪器设备。实验室主要功能是用于行星物质的储存、加工、制备等方面。实验室成员包括从事行星物质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主要负责行星物质的科研攻关研究,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测试和新功能的开发等具体操作,并独立完成或者协助完成科学研究以及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习等。

四、实验室的应用:

1、精细样品挑选:实验室配备有微钻取样仪、体式显微镜,可用于精细矿物的挑选,例如样品中锆石、橄榄石、辉石、长石、石英等矿物颗粒的钻取和挑选,并能拍照记录所挑选样品的特征照片以及取样位置照片。

2、精细样品切割: 实验室拥有不同型号的金刚石线切割机,可用于不同厚度样品的切割,切割厚度最小可达0.1毫米左右。此外,金刚石线切割机和低速切割机还可用于大小各异的样品的劈分,可劈分的最小样品为0.1 克左右,最大样品可达数十千克,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3、行星物质样品制备:实验室拥有一整套用于样品制备的实验设备,可进行行星物质样品的制作,包括光薄片(0.03毫米)和光片(大于0.03毫米)。另外,实验室还可进行粉末样的制备,包括粉末样的研磨和粉末样的薄片制备等。此外,还可根据实验需求,制备各种类型的样品。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桂林理工大学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版权所有